(阅读库www.yeudusk.com)(阅读库 www.yeudusk.com) 和预料的中的差不多,就在几日后锦衣卫那边也送来了调查结果。
相比东厂,锦衣卫的调查结果就要完善多了,但这一次决堤的真相却是一致的,的确是因为地方官府和百姓之前主动挖开了河堤,从而导致了这场波及三府七县的水患。
除此之外,锦衣卫的调查结果中还显示了一些其他真相,其中有州府的官员中除去有部分者仅仅只是因为地方百姓的缘故听之任之,但也有些人是故意所为。
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益的驱使。老话说的好,千里为官之为财,当官的不捞钱是不可能的,哪怕洪武时期对贪腐打击如此严厉,可当官的依旧贪腐成分屡禁不绝,更何况如今?
因为主动挖开河堤,引黄河水入渠灌溉良田,这事关当地粮食收成和赋税。而地方能拥有大片良田者基本都不是普通人,普通百姓就算有地往往也只是区区几亩地罢了,大部分地都握在这些士绅大族或者官宦世家手中。
为此,这些人就同官府的官员们进行勾结,私下掘开了河堤引水入渠,而官府那边得了对方的好处自然也就对此故意视而不见了。在他们看来,因为之前的连年干旱,淮北这地方的黄河已好些年没出状况了,而且这样做也不是第一次,早在某些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前就已经有这种情况存在,现在只不过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之前好些年中都是这样,没必要因为可能的隐患去得罪人。而且当官的人也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一般来说地方官当上一任或者两任后只要考核成绩卓越就能升职去其他地方为官,何必因为这种事和这些士绅大族甚至官宦世家过不去呢?
官场就是一个蜘蛛网,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谁能保证这些士绅大族和官宦世家背后没有背景、人脉和渠道。假如就此拒绝,甚至要来个公事公办,就等于切断了对方的水源,坏了对方的生计。如此一来,只要对方找关系在考评时候给自己上点眼药,那么自己的考评就不合格了,到时候别说升官了,丢官都有可能,当官者怎么会去冒这个风险呢?
现在只要装着不知道就行,非但能卖个面子给对方,为之后的考核说好话,还能借此机会弄些银子花花,更能顺利完成朝廷税赋上缴,这岂非两全其美?反正这地方官最多也就是当几年而已,等有机会找路子调离此地即可,自己一旦拍拍屁股走人,后续的官员到来后再发生什么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在这种想法之下,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去主动阻止此事,更不会向朝廷汇报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这才导致民间挖掘河堤的情况越发严重,最终引发了这一次悲剧。
这次黄河决堤受灾极其严重,三府七县淹没良田,冲垮房屋不计其数,就连比邻黄河的县城都泡在了水中,城墙更是垮了大半,被河水冲走者无数,泛滥区犹如地狱一般。
锦衣卫那边特意整理了一个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上百官员的名字,这还不是全部,仅仅只是直接牵连到的官员。假如再加上下面的小吏和地方士绅大族等等,恐怕这个名单数千人都有,现在锦衣卫根本不敢查下去,查到这个地步已不是锦衣卫能控制的了,只能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看着这些结果,朱慎锥哪怕早就有所预料,可依旧气得不轻,假如仅仅只是因为用水的缘故出事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官员和地方勾结,再加上这么多年居然从未有人上报过此事,这让朱慎锥心中愤怒到了极点。
“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朱慎锥忍不住摔了一个茶盏,砰的一声响,把守候在外面的卢九德吓了一跳,赶紧进来看看什么情况。可当见皇帝脸色铁青,地上散落着一地瓷片的时候,卢九德下意识就要退出去,没想却被朱慎锥喊住了。
“去!让内阁诸位先生来一趟,另外传工部尚书王命璿,再把太子也喊来见朕……。”
卢九德连忙应道,接着就先让外面的两个小太监进来打扫摔碎的茶盏,清理地面,他刚要离开的时候,朱慎锥又喊住了,想了想让卢九德再通知徐宪成和周安民也过来一趟,这才挥手让他去办。
内阁那边正和平日一样处理着政务,没想突然接到了皇帝召见的旨意。首辅洪承畴连忙通知各位阁老,众人离开内阁就朝着乾清宫而去,路上的时候钱谦益忍不住低声问洪承畴皇帝这时候召见所有内阁成员究竟所为何事,洪承畴微微摇头说自己也不清楚,但在洪承畴心里觉得恐怕今天是有大事要发生,一般来说皇帝见内阁从来只是召见首辅或者其中一两个阁老而已,像今日全体召见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等到了乾清宫,守在外面的卢九德见到内阁诸位阁老前来并没有和往常一般把他们迎进去,而是低声让众人稍候。此时,不仅是洪承畴,就连其他人也感觉到了不寻常,问卢九德究竟是怎么回事,卢九德也不回答,依旧说了刚才的话,众人无奈只能继续等候,过了片刻,就见到徐宪成和周安民急急赶来,紧接着就连王命璿也到了。
见众人都到了,卢九德这才进去汇报,随后请众人入内。
到了里面一看众人更是诧异,因为不仅是皇帝在,就连太子也在,这爷俩一个坐在正位,另一个坐在略微下首的位置,两人的神色虽看起来平静,可大家心里却不由得打起了鼓。
洪承畴作为首辅,自是由他领着众人上前行礼。朱慎锥的目光朝着众人扫了一眼,随后淡淡说了一声“赐座”。
等众人坐下后,朱慎锥直截了当就先问洪承畴,关于淮北黄河决堤一事的后续情况,包括救灾工作和河堤修缮进展如何。洪承畴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可从皇帝的语气中却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回陛下,淮北救灾事宜正在按之前的计划进行,内阁这边一直都在关注,按下面报上来的情况来看,目前黄河决堤后的洪水已渐退去,受灾百姓也开始陆续收拢安置。但此次黄河决堤范围极广,初步估算被淹没良田十一万一千七百余顷,房屋冲垮倒塌超过九千余,更有两县城墙被大水冲垮,死伤者约七万多人,受灾者已近百万……。”
洪承畴侃侃而谈,各种数据脱口而出,从这点来看作为首辅的他对这件事还是很关注的。
说完了受灾情况后,洪承畴继续说目前的一系列情况安排,由于朝廷的反应很快,而且所拨款和物资也较为及时,目前灾区的情况尚可控制。但依旧还是有不少百姓因为家园被毁只能拖家带口前往山东乞食,内阁对这种情况已有安排,让山东巡抚、布政司那边划出一片区域进行安置救济,此外如今正是夏日,天气炎热大灾后必有大疫,因为决堤淹没而死的人畜尸体应当尽快火化、掩埋,同时保证饮水饮食安全,防范疫病发生,太医院那边已派人过去了,后续还要看进展如何才能确定。
“陛下,此事急不得,眼下河堤修缮事宜还得缓上一缓,之前定下的以工代赈暂时也要等稳住局势后方能进行。臣计算过了,等半月后约莫着就差不多了。”
朱慎锥微微点头,洪承畴的回答还算不错,作为首辅他考虑的也很周全。事实也是如此,从东厂和锦衣卫各方面来的消息也证明了这点,内阁这一次的反应包括后续的安排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算做的不错了。
脸色略微缓和了下,朱慎锥问王命璿内阁这样的安排是否有问题,王命璿回答说从首辅的安排来看没有问题,眼下的确不是马上就以工代赈的时候,得先把地方稳定下来,消除隐患后再做其他事,这点在他看来是正确的。
“既然如此,就依内阁的计划来做吧。”朱慎锥如此说道,随后目光朝众人一扫,开口道:“这一次黄河决堤损失惨重,可以说是自万历年来前所未有的。朕自继位以来,这些年励精图治,我大明消除内忧外患后国势蒸蒸日上,可却发生了如此大事,黄河决堤受灾如此之重,百姓受难,朕心中戚戚不已,寝食难安,虽朝廷拨款救灾,后续亡羊补牢,这不仅是朕要做的,也是诸位先生要做的,不过朕今日还要问一句,这决堤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好端端地如何会发生这样的事?诸位先生可有什么教朕的么?”
皇帝这番话一出口,众人脸色微变,尤其是王命璿更是坐不住了。之前黄河决堤的时候皇帝就批评过工部,而且这些年拨款工部作为水利的款子从未缺少,而作为工部尚书的王命璿却没想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臣有罪,臣身为工部尚书,却忽略了河工,以至此患发生,臣请陛下降罪于臣……。”王命璿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朝着皇帝跪下,双手取下了所带乌纱放到一旁。
王命璿这番举动让众人心中不安,之前不是已经讨论过此事了么?怎么皇帝今天又旧话重提?而且这样子似乎要严惩的姿态,难不成皇帝真要严厉处置王命璿?
就在众人心中琢磨着,打算出言为王命璿说几句好话的时候,太子朱敏澜却先抢先一步搀扶起了王命璿,拉着他的手安慰道:“王老大人虽有错,但陛下并非是要追究王老大人主责,王老大人任职工部以来这些年兢兢业业,陛下都是看在眼里的,孤同样也知王老大人的品德,此次大灾虽有过错,却责任不在老大人,老大人不必如此。”
“殿下,老夫我……。”王命璿眼中含泪,心中激荡,他没想太子会在这个场合为自己说话。刚才皇帝一番问,让王命璿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只觉得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看来这个坎是过不去了。谁想太子当着皇帝面表明自己态度,这让王命璿感激不已,国有如此储君,这是国家之福啊!可同时王命璿也心中忐忑,生怕太子和皇帝唱反调惹怒了皇帝,假如是这样的话他作为老臣如何能心安?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相比东厂,锦衣卫的调查结果就要完善多了,但这一次决堤的真相却是一致的,的确是因为地方官府和百姓之前主动挖开了河堤,从而导致了这场波及三府七县的水患。
除此之外,锦衣卫的调查结果中还显示了一些其他真相,其中有州府的官员中除去有部分者仅仅只是因为地方百姓的缘故听之任之,但也有些人是故意所为。
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益的驱使。老话说的好,千里为官之为财,当官的不捞钱是不可能的,哪怕洪武时期对贪腐打击如此严厉,可当官的依旧贪腐成分屡禁不绝,更何况如今?
因为主动挖开河堤,引黄河水入渠灌溉良田,这事关当地粮食收成和赋税。而地方能拥有大片良田者基本都不是普通人,普通百姓就算有地往往也只是区区几亩地罢了,大部分地都握在这些士绅大族或者官宦世家手中。
为此,这些人就同官府的官员们进行勾结,私下掘开了河堤引水入渠,而官府那边得了对方的好处自然也就对此故意视而不见了。在他们看来,因为之前的连年干旱,淮北这地方的黄河已好些年没出状况了,而且这样做也不是第一次,早在某些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前就已经有这种情况存在,现在只不过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之前好些年中都是这样,没必要因为可能的隐患去得罪人。而且当官的人也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一般来说地方官当上一任或者两任后只要考核成绩卓越就能升职去其他地方为官,何必因为这种事和这些士绅大族甚至官宦世家过不去呢?
官场就是一个蜘蛛网,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谁能保证这些士绅大族和官宦世家背后没有背景、人脉和渠道。假如就此拒绝,甚至要来个公事公办,就等于切断了对方的水源,坏了对方的生计。如此一来,只要对方找关系在考评时候给自己上点眼药,那么自己的考评就不合格了,到时候别说升官了,丢官都有可能,当官者怎么会去冒这个风险呢?
现在只要装着不知道就行,非但能卖个面子给对方,为之后的考核说好话,还能借此机会弄些银子花花,更能顺利完成朝廷税赋上缴,这岂非两全其美?反正这地方官最多也就是当几年而已,等有机会找路子调离此地即可,自己一旦拍拍屁股走人,后续的官员到来后再发生什么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在这种想法之下,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去主动阻止此事,更不会向朝廷汇报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这才导致民间挖掘河堤的情况越发严重,最终引发了这一次悲剧。
这次黄河决堤受灾极其严重,三府七县淹没良田,冲垮房屋不计其数,就连比邻黄河的县城都泡在了水中,城墙更是垮了大半,被河水冲走者无数,泛滥区犹如地狱一般。
锦衣卫那边特意整理了一个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上百官员的名字,这还不是全部,仅仅只是直接牵连到的官员。假如再加上下面的小吏和地方士绅大族等等,恐怕这个名单数千人都有,现在锦衣卫根本不敢查下去,查到这个地步已不是锦衣卫能控制的了,只能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看着这些结果,朱慎锥哪怕早就有所预料,可依旧气得不轻,假如仅仅只是因为用水的缘故出事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官员和地方勾结,再加上这么多年居然从未有人上报过此事,这让朱慎锥心中愤怒到了极点。
“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朱慎锥忍不住摔了一个茶盏,砰的一声响,把守候在外面的卢九德吓了一跳,赶紧进来看看什么情况。可当见皇帝脸色铁青,地上散落着一地瓷片的时候,卢九德下意识就要退出去,没想却被朱慎锥喊住了。
“去!让内阁诸位先生来一趟,另外传工部尚书王命璿,再把太子也喊来见朕……。”
卢九德连忙应道,接着就先让外面的两个小太监进来打扫摔碎的茶盏,清理地面,他刚要离开的时候,朱慎锥又喊住了,想了想让卢九德再通知徐宪成和周安民也过来一趟,这才挥手让他去办。
内阁那边正和平日一样处理着政务,没想突然接到了皇帝召见的旨意。首辅洪承畴连忙通知各位阁老,众人离开内阁就朝着乾清宫而去,路上的时候钱谦益忍不住低声问洪承畴皇帝这时候召见所有内阁成员究竟所为何事,洪承畴微微摇头说自己也不清楚,但在洪承畴心里觉得恐怕今天是有大事要发生,一般来说皇帝见内阁从来只是召见首辅或者其中一两个阁老而已,像今日全体召见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等到了乾清宫,守在外面的卢九德见到内阁诸位阁老前来并没有和往常一般把他们迎进去,而是低声让众人稍候。此时,不仅是洪承畴,就连其他人也感觉到了不寻常,问卢九德究竟是怎么回事,卢九德也不回答,依旧说了刚才的话,众人无奈只能继续等候,过了片刻,就见到徐宪成和周安民急急赶来,紧接着就连王命璿也到了。
见众人都到了,卢九德这才进去汇报,随后请众人入内。
到了里面一看众人更是诧异,因为不仅是皇帝在,就连太子也在,这爷俩一个坐在正位,另一个坐在略微下首的位置,两人的神色虽看起来平静,可大家心里却不由得打起了鼓。
洪承畴作为首辅,自是由他领着众人上前行礼。朱慎锥的目光朝着众人扫了一眼,随后淡淡说了一声“赐座”。
等众人坐下后,朱慎锥直截了当就先问洪承畴,关于淮北黄河决堤一事的后续情况,包括救灾工作和河堤修缮进展如何。洪承畴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可从皇帝的语气中却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回陛下,淮北救灾事宜正在按之前的计划进行,内阁这边一直都在关注,按下面报上来的情况来看,目前黄河决堤后的洪水已渐退去,受灾百姓也开始陆续收拢安置。但此次黄河决堤范围极广,初步估算被淹没良田十一万一千七百余顷,房屋冲垮倒塌超过九千余,更有两县城墙被大水冲垮,死伤者约七万多人,受灾者已近百万……。”
洪承畴侃侃而谈,各种数据脱口而出,从这点来看作为首辅的他对这件事还是很关注的。
说完了受灾情况后,洪承畴继续说目前的一系列情况安排,由于朝廷的反应很快,而且所拨款和物资也较为及时,目前灾区的情况尚可控制。但依旧还是有不少百姓因为家园被毁只能拖家带口前往山东乞食,内阁对这种情况已有安排,让山东巡抚、布政司那边划出一片区域进行安置救济,此外如今正是夏日,天气炎热大灾后必有大疫,因为决堤淹没而死的人畜尸体应当尽快火化、掩埋,同时保证饮水饮食安全,防范疫病发生,太医院那边已派人过去了,后续还要看进展如何才能确定。
“陛下,此事急不得,眼下河堤修缮事宜还得缓上一缓,之前定下的以工代赈暂时也要等稳住局势后方能进行。臣计算过了,等半月后约莫着就差不多了。”
朱慎锥微微点头,洪承畴的回答还算不错,作为首辅他考虑的也很周全。事实也是如此,从东厂和锦衣卫各方面来的消息也证明了这点,内阁这一次的反应包括后续的安排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算做的不错了。
脸色略微缓和了下,朱慎锥问王命璿内阁这样的安排是否有问题,王命璿回答说从首辅的安排来看没有问题,眼下的确不是马上就以工代赈的时候,得先把地方稳定下来,消除隐患后再做其他事,这点在他看来是正确的。
“既然如此,就依内阁的计划来做吧。”朱慎锥如此说道,随后目光朝众人一扫,开口道:“这一次黄河决堤损失惨重,可以说是自万历年来前所未有的。朕自继位以来,这些年励精图治,我大明消除内忧外患后国势蒸蒸日上,可却发生了如此大事,黄河决堤受灾如此之重,百姓受难,朕心中戚戚不已,寝食难安,虽朝廷拨款救灾,后续亡羊补牢,这不仅是朕要做的,也是诸位先生要做的,不过朕今日还要问一句,这决堤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好端端地如何会发生这样的事?诸位先生可有什么教朕的么?”
皇帝这番话一出口,众人脸色微变,尤其是王命璿更是坐不住了。之前黄河决堤的时候皇帝就批评过工部,而且这些年拨款工部作为水利的款子从未缺少,而作为工部尚书的王命璿却没想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臣有罪,臣身为工部尚书,却忽略了河工,以至此患发生,臣请陛下降罪于臣……。”王命璿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朝着皇帝跪下,双手取下了所带乌纱放到一旁。
王命璿这番举动让众人心中不安,之前不是已经讨论过此事了么?怎么皇帝今天又旧话重提?而且这样子似乎要严惩的姿态,难不成皇帝真要严厉处置王命璿?
就在众人心中琢磨着,打算出言为王命璿说几句好话的时候,太子朱敏澜却先抢先一步搀扶起了王命璿,拉着他的手安慰道:“王老大人虽有错,但陛下并非是要追究王老大人主责,王老大人任职工部以来这些年兢兢业业,陛下都是看在眼里的,孤同样也知王老大人的品德,此次大灾虽有过错,却责任不在老大人,老大人不必如此。”
“殿下,老夫我……。”王命璿眼中含泪,心中激荡,他没想太子会在这个场合为自己说话。刚才皇帝一番问,让王命璿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只觉得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看来这个坎是过不去了。谁想太子当着皇帝面表明自己态度,这让王命璿感激不已,国有如此储君,这是国家之福啊!可同时王命璿也心中忐忑,生怕太子和皇帝唱反调惹怒了皇帝,假如是这样的话他作为老臣如何能心安?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