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eudusk.com)(阅读库 www.yeudusk.com)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燕王就带着他的护卫队起程了,马蹄声很快消失在村口的晨雾中。
周伟又被景永诚和景长宁叫进了书房。谈话持续了整整半个时辰,期间不时传出压低声音的讨论和争执。最后周伟面色凝重地推门而出,也匆匆离开了。
接着又是景春熙和胥子泽被叫进去。屋里已经坐了老将军、老夫人和景永宁。老将军坐在主位上,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扶手。老夫人手里攥着一串佛珠,眼神里透着焦虑。
下首位的景永宁只看见侧脸,看不清表情。
昨晚虽然带着外孙女一起睡,老夫人却是一夜未眠。她时而起身查看景春熙的睡颜,时而望着窗外的月色发呆。而景春熙却是沾到枕头就沉沉睡去,呼吸均匀绵长。
老夫人心里有无数疑问,却什么也没问到,此刻就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心头爬动,坐立难安。
“怎么梦到你二舅舅的,他怎么样了?是不是在敌营里?能救吗?说吧!”景永诚率先开口,也是一连串的问题。
他锐利的目光直直射向景春熙,眼神复杂难辨,看着既有期待又有担忧。
看到三人都紧盯着自己,景春熙紧张地抿了抿嘴唇,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
她刻意省略了一些细节,把梦境说得简单明了。关于沼泽地里景长安鲜血淋漓,只剩一口气的场景,她只轻描淡写,“二舅舅看着应该是受了点伤,没被抓,在一片沼泽地里。”说完悄悄观察着长辈们的反应。
“大舅舅派去找的人出发多久了?可有消息?”老夫人的声音有些发抖,身子前倾,手中的佛珠被攥得咯吱作响。她的眼神比另外两人更加急切,仿佛随时准备亲自出发去寻找儿子。
即使这样,转了话题景春熙还是松了口气,如果还要对二舅舅的商盘根问底,她真怕自己会全盘托出。
她轻声回答:“熙姐儿去年还没离开岭南,大舅舅指派的五百精兵就已经轻装出发了,苏总军亲自带队。”
她顿了顿,见老夫人还要追问,又补充道:"应该还没找到,不然肯定会有消息传回来。"
看到景春熙不再往下说,老夫人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这神仙姑姑..."她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重重地捏了捏腕中的佛珠,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佛珠在她手中发出细碎的碰撞声。
“老夫人莫要担心,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胥子泽看不得这种气氛和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连忙抢话。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孝康也相信熙儿的梦,至少说明二将军还活着。”
“就是,”景春熙连忙附和,“既然是神仙姑姑的提示,哪一次不是往好的方向走?姑姑这是在帮我们呢!”她试图让语气显得轻快些,却掩饰不住眼底的担忧。
“但愿吧!老天保佑,保佑我儿平安无事。”老夫人闭上眼睛,手中的佛珠转动得更快了。
她的嘴唇微微颤动,无声地念着祷词。
“那你们呢?做了承诺,就如同跟燕王下了军令状,可有什么打算?”老将军终于切入正题,声音低沉而威严。
景春熙和胥子泽闻言立刻挺直了腰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空间里没多少粮食吧?”景长宁突然发问,犀利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
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卸下红薯粉、笋干、茶叶和瓷器,空间里粮食储备恐怕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充足。他知道,肯定是难打包票的。
景春熙:“红薯粉和笋干,还有木耳、香菇什么的,待会我马上卸到后院。这样空出来的位置很快就能种上新的稻谷或麦子。”为了让长辈们安心,她故意说得信心十足。
实际上她心里盘算着,空间里的作物生长周期短,一年可以收获四五次。等去徐闻县卸完瓷器和茶叶,她要把每个角落都种上粮食,有土的地方都让它发芽。
她转头看向胥子泽,寻求支持似的问道:“江南我们还是要去的,对吧?”
胥子泽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那可是天下粮仓,虽然这几年一年不如一年,但只要出得起价钱,还是可以收不少的。”
“红薯粉不用卸了,”老夫人突然睁开眼睛说道,佛珠在她手中停止了转动,“将士们煮成糊糊也能吃。还有,后院作坊里蒸好晒干的粉条,全部收进去。”她的语气不容置疑,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
她这话得到老将军赞赏的目光,也微微颔首,“还是老婆子你想得周到,民不聊生,粮食未必容易收。这几年赋税是一加再加,老百姓肯定没什么余粮,只能寄希望于庄主。”
看似闭目养神的老夫人其实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讨论,一说到粮食问题立刻有了主意。
她坐直身子,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粮食不光是稻米和麦子,红薯芋头能填饱肚子就行。我们收回来还没刨浆的红薯足有上万斤,熙姐儿待会全部收进去。”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像是怕景春熙推辞似的又补充道:“断粮的时候就吃,吃不完再拿回来还我。”此时的老夫人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精明干练,眼睛也恢复了清明,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起来。
“对呀!收不了粮食,我们就收杂粮,就从岭南收过去,地豆、果干也可以饱腹。”
“渔民们养的海鸭晒的鱼干也收吧!将士们没有点肉进肚也不行。”想到连续丢失了好几个城池,打了无数败仗,狗皇帝生起气来,不派军粮也不奇怪。胥子泽建议。
“收,鸡鸭鱼猪都收,这样士兵才知道谁对他们好,民心向背,到时候一目了然。”景长宁说出来的话有点冲。
如果不是自小读书,拳脚功夫不行,不然他真想策马扬鞭,奔赴疆场,亲自把鞑靼赶出去。
老夫人还在冲他们两个念着,“盐巴可不能少,多备一些。光靠猪油可不行,岭南的地豆油最好了。”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周伟又被景永诚和景长宁叫进了书房。谈话持续了整整半个时辰,期间不时传出压低声音的讨论和争执。最后周伟面色凝重地推门而出,也匆匆离开了。
接着又是景春熙和胥子泽被叫进去。屋里已经坐了老将军、老夫人和景永宁。老将军坐在主位上,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扶手。老夫人手里攥着一串佛珠,眼神里透着焦虑。
下首位的景永宁只看见侧脸,看不清表情。
昨晚虽然带着外孙女一起睡,老夫人却是一夜未眠。她时而起身查看景春熙的睡颜,时而望着窗外的月色发呆。而景春熙却是沾到枕头就沉沉睡去,呼吸均匀绵长。
老夫人心里有无数疑问,却什么也没问到,此刻就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心头爬动,坐立难安。
“怎么梦到你二舅舅的,他怎么样了?是不是在敌营里?能救吗?说吧!”景永诚率先开口,也是一连串的问题。
他锐利的目光直直射向景春熙,眼神复杂难辨,看着既有期待又有担忧。
看到三人都紧盯着自己,景春熙紧张地抿了抿嘴唇,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
她刻意省略了一些细节,把梦境说得简单明了。关于沼泽地里景长安鲜血淋漓,只剩一口气的场景,她只轻描淡写,“二舅舅看着应该是受了点伤,没被抓,在一片沼泽地里。”说完悄悄观察着长辈们的反应。
“大舅舅派去找的人出发多久了?可有消息?”老夫人的声音有些发抖,身子前倾,手中的佛珠被攥得咯吱作响。她的眼神比另外两人更加急切,仿佛随时准备亲自出发去寻找儿子。
即使这样,转了话题景春熙还是松了口气,如果还要对二舅舅的商盘根问底,她真怕自己会全盘托出。
她轻声回答:“熙姐儿去年还没离开岭南,大舅舅指派的五百精兵就已经轻装出发了,苏总军亲自带队。”
她顿了顿,见老夫人还要追问,又补充道:"应该还没找到,不然肯定会有消息传回来。"
看到景春熙不再往下说,老夫人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这神仙姑姑..."她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重重地捏了捏腕中的佛珠,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佛珠在她手中发出细碎的碰撞声。
“老夫人莫要担心,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胥子泽看不得这种气氛和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连忙抢话。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孝康也相信熙儿的梦,至少说明二将军还活着。”
“就是,”景春熙连忙附和,“既然是神仙姑姑的提示,哪一次不是往好的方向走?姑姑这是在帮我们呢!”她试图让语气显得轻快些,却掩饰不住眼底的担忧。
“但愿吧!老天保佑,保佑我儿平安无事。”老夫人闭上眼睛,手中的佛珠转动得更快了。
她的嘴唇微微颤动,无声地念着祷词。
“那你们呢?做了承诺,就如同跟燕王下了军令状,可有什么打算?”老将军终于切入正题,声音低沉而威严。
景春熙和胥子泽闻言立刻挺直了腰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空间里没多少粮食吧?”景长宁突然发问,犀利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
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卸下红薯粉、笋干、茶叶和瓷器,空间里粮食储备恐怕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充足。他知道,肯定是难打包票的。
景春熙:“红薯粉和笋干,还有木耳、香菇什么的,待会我马上卸到后院。这样空出来的位置很快就能种上新的稻谷或麦子。”为了让长辈们安心,她故意说得信心十足。
实际上她心里盘算着,空间里的作物生长周期短,一年可以收获四五次。等去徐闻县卸完瓷器和茶叶,她要把每个角落都种上粮食,有土的地方都让它发芽。
她转头看向胥子泽,寻求支持似的问道:“江南我们还是要去的,对吧?”
胥子泽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那可是天下粮仓,虽然这几年一年不如一年,但只要出得起价钱,还是可以收不少的。”
“红薯粉不用卸了,”老夫人突然睁开眼睛说道,佛珠在她手中停止了转动,“将士们煮成糊糊也能吃。还有,后院作坊里蒸好晒干的粉条,全部收进去。”她的语气不容置疑,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
她这话得到老将军赞赏的目光,也微微颔首,“还是老婆子你想得周到,民不聊生,粮食未必容易收。这几年赋税是一加再加,老百姓肯定没什么余粮,只能寄希望于庄主。”
看似闭目养神的老夫人其实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讨论,一说到粮食问题立刻有了主意。
她坐直身子,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粮食不光是稻米和麦子,红薯芋头能填饱肚子就行。我们收回来还没刨浆的红薯足有上万斤,熙姐儿待会全部收进去。”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像是怕景春熙推辞似的又补充道:“断粮的时候就吃,吃不完再拿回来还我。”此时的老夫人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精明干练,眼睛也恢复了清明,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起来。
“对呀!收不了粮食,我们就收杂粮,就从岭南收过去,地豆、果干也可以饱腹。”
“渔民们养的海鸭晒的鱼干也收吧!将士们没有点肉进肚也不行。”想到连续丢失了好几个城池,打了无数败仗,狗皇帝生起气来,不派军粮也不奇怪。胥子泽建议。
“收,鸡鸭鱼猪都收,这样士兵才知道谁对他们好,民心向背,到时候一目了然。”景长宁说出来的话有点冲。
如果不是自小读书,拳脚功夫不行,不然他真想策马扬鞭,奔赴疆场,亲自把鞑靼赶出去。
老夫人还在冲他们两个念着,“盐巴可不能少,多备一些。光靠猪油可不行,岭南的地豆油最好了。”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