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赵大人,您受惊了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清妖第32章 赵大人,您受惊了
(阅读库www.yeudusk.com)(阅读库 www.yeudusk.com)    江宁,江安粮道衙门。

    被囚于衙门中的赵安虽然被勒令停止一切工作,但依然在尽一个粮食厅长的本份,心系灾区的他就当下安徽灾情写了个报告,要求各地向没有出来逃荒的灾民直接发放粮食,而向逃荒出来的灾民施粥而非直接发粮。

    如此既可防止哄抢也能控制救济成本,另外就是以工代赈,组织灾民修水利、运粮草,以劳力换口粮,避免养惰耗财。

    报告中只字不提自己的冤屈,同时建议朝廷加强官方对流民的“控制”。

    这个“控制”不是派出官兵对流民进行约束或弹压,搞封、卡、关那一套,而是在流民中组建半官方性质的领导机构,以小队、大队编组,以亲情、乡情为纽带,选出其中的长者来领导队伍。

    地方官府若能消化灾民的则予以消化,不能消化的则派人引导灾民队伍向能消化地区“迁徙”。

    这样不仅能避免灾民在移动过程中被白莲教等反清组织蛊惑利用,成为颠覆大清江山社稷的反动力量,也能给予灾民一定口粮保证他们不会饿死在逃荒途中。

    赵安提出与安徽邻近的江苏、河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要着手组织对灾民的“消化”事宜,或给予短期救助,或给予介绍工作,使灾民能够通过双手劳动活下来,而不是成为当地的治安压力。

    此外,赵安指出民间救助组织对救灾也很重要,当令各地官方动员当地富户士绅捐钱捐粮,帮助灾民度过眼下难关。

    是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谱写一曲大清的赞歌。

    正写着,办公室的门却被推开,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一个鱼篓有些不安的站在外面。

    负责看管赵安的千总韩锐朋自从那日受了江宁布政福昌宴请后,果然大开方便之门,只要赵安不出衙门,其它事情韩千总都让手下睁只眼闭只眼。

    两位老人可能先前没见过赵安,因而在那小心翼翼问道:“您就是豆腐青天赵大人?”

    豆腐青天?

    赵安莞尔,不知自个何时被冠上这荣誉称号的。

    不过很好,非常好。

    豆腐嘛,一清二白。

    配以青天,再形象不过,是他想要的那种味道。

    一个豆腐青天,胜过一万个优秀官。

    不远处几名看管的绿营兵对这一幕见怪不怪,因为这些天来不仅衙门外面来了不少百姓为赵道台叫冤,还有不少百姓特地过来给赵道台送东西。

    前几天就有一个茶楼掌柜过来给赵道台送雨前的茶叶,可赵道台死活不收,最后那掌柜急的实在是没有办法,就跺着脚道:“赵大人您每回下去查仓只饮白水,说官俸已足,不可再取民一线,老汉知大人您是清官,可今日这茶叶算老汉强卖给大人的!”

    说罢,那掌柜将茶叶直接放在桌上转头就跑,赵道台喊都喊不住,无奈之下只好将茶叶收下,但转瞬却叫家人到外面问那半斤茶叶值多少钱。

    家人说值四钱多银子,赵道台便让家人将这四钱多银子于夜里偷偷放在茶楼门缝。

    听说掌柜天亮发现那四钱银子时哭的都成了泪人。

    附近居民听说此事更是人人赞叹,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江宁城中都在传颂豆腐青天的美名。

    就连之前对赵安擅自插手地方事务给百姓治理河道的上元孔知县听说此事后,都不禁对左右感慨道:“这位赵大人虽出身不足,但观其事迹,本朝胜过他的屈指可数,能与赵大人同城为官,也是孔某的荣幸。”

    继而写了封信给自己在曲阜当衍圣公的亲叔叔孔宪培,意请叔叔能上书朝廷为赵有禄鸣冤。

    信中同时暗指江南传闻这个赵有禄极有可能是皇上流落在民间的私生子。

    孔知县如何知道这事的?

    是他的幕僚师爷从“朋友圈”得知的。

    消息来源很可靠,乃出自藩台衙门。

    若衍圣公出面为“五福儿”鸣冤,朝廷必极为重视,若能就此替“五福儿”洗刷冤屈,孔知县便能就此也搭上赵阿哥,于仕途大大有利。

    否则,怎么可能无利不起早呢。

    昨天又有个杀猪的扛半片猪肉来到衙门,说是听说赵道台为了百姓餐餐只吃豆腐青汤,他心中实在是敬佩,不忍赵大人为了百姓瘦了身子,便送来半片猪肉让赵大人开开荤。

    赵道台当然是不要的,结果那杀猪的也是将猪肉直接摞在桌上就跑,急的赵道台直跺脚。

    事情传开后,江宁城的百姓跟什么似的不是往衙门送鸡蛋,就是往衙门送点心的,搞的粮道衙门跟个菜市场似的,鸡啊鸭啊什么都有。

    把个赵安急的泪水和在眶中,几次来到衙门口劝说百姓不要再送东西,可百姓们却是不依,无奈之下赵安只好让人在门口摆了个桌子,要送东西的百姓主动登记,否则东西他一律不收。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道台打算先记着账,回头再还给百姓。

    唉,这官真就是清的不能再清了!

    安徽按察使司衙门派来的营兵也不是冷血之人,更不是是非不明之人,眼看百姓如此拥戴爱护赵大人,哪个不知赵大人是真被冤枉的。

    但这是上面的事,他们也是照上面吩咐做事,纵是再同情赵大人也无可奈何,只盼着朝廷能够早点查清赵大人的冤枉,还赵大人一个公道。

    别说,赵大人不仅是个清官,做人做事也真是不错,百姓送来的东西他都让人拿到食堂供全体工作人员食用,连带着这帮营兵也有份。

    每天早上赵大人还在衙门内跑步,说什么强身健体才能更好报效朝廷,报答百姓。结果就是现在每天早上这帮看管的营兵都会自觉跟着赵大人跑步,千总韩锐朋更是带头跑。

    赵大人记性也好,两三天下来就能准确叫出每个营兵的名字,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以致看管和被看管的都打成一片了。

    这也是为何两位老人能直接找到赵安未被人拦下的原因。

    见两位老人上了年纪,赵安忙放下笔起身来到门口,亲切道:“老人家,我就是赵有禄,不过不是什么豆腐青天.你们这是?”

    其中有一老人忙将鱼篓放到赵安面前,有些局促道:“赵大人,这几条鱼是我们从惠民河捞的,要不是大人你主持修河,这惠民河里全是污水淤泥,哪来清水活鱼我俩听说大人遭了奸臣陷害,便特地抓几条活鱼来让大人尝尝鲜”

    “是啊,是啊,让大人您尝尝鲜。”

    另一位老人不迭点头,很是心疼的看着面容颇有些憔悴的赵安。

    赵安憔悴的原因是昨天夜里先去了婉清房,被小丫头索要两次方放他去的春兰屋子,结果晚上春兰倒没索要,但到了早上却还是榨了回汁。

    搞的赵安一夜都没睡好,没办法,只能硬挺。

    看了眼鱼篓,见里面都是巴掌大的鲫鱼,赵安心中很是感动,却道:“老人家,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鱼你们还是拿回去给孩子们吃吧。”

    老人见赵安不收,忙道:“大人,这鱼是我俩在河里捉的,不是花钱买的,大人您就收下吧!”

    另一老人亦激动道:“是啊,赵大人,您就收下吧!像您这样的好官,小老儿活这么久都不曾见过,送您几条鱼又算什么呢!”

    “两位老人家的心意,我赵有禄领了,但我真不能收下这鱼.”

    一大早的岳父还没在衙门口“出摊”,赵安也不好让两位老人家去登记,只能表示不收。

    未想两位老人见赵安不肯收他们的鱼,其中一个不禁气道:“大人莫非嫌这鱼腥?它比粮仓里的老鼠还干净!”

    “大人是好官,我俩才给大人送鱼,大人要是贪官,别说送大人鱼了,就是送大人根鱼刺,我俩都觉亏的慌!”

    “两位老人家,我,我.”

    见两位老人对自己真情流露,赵安也着实不忍,轻叹一声:“那好,这鱼我就先收下。”

    两位老人这才重新欢喜起来,赵安遂将二老送到门口,未想要回办公室时,自己曾经帮助过的老妇却步履蹒跚来了。

    一见赵安,老妇竟是立时拔下耳间铜环以草秆刺破耳垂,尔后对看呆的赵安道:“民妇无银簪珥相赠,唯以残耳证明!大人若贪,民妇愿双耳尽豁!”

    “老人家!”

    动容的赵安上前紧紧握住老妇双手,胸中有千言万语要说,却觉语言的力量实在渺小,无法表达他此时那波澜壮阔的心绪。

    这一幕令得一众营兵也是惊呆,一个老妇人愿以双耳尽豁证明赵道台不是贪官,那赵道台若是贪官的话,这天下哪里还有清官!

    其中一个营兵实在是忍不住振臂叫道:“赵大人是冤枉的,是冤枉的!”

    “对,赵大人是冤枉的,他是好官!”

    “.”

    一众和赵安朝夕相处的看管营兵们你一言,我一语诉发着心头对赵青天的支持,以及对陷害赵青天的朱奸臣的痛恨。

    “.”

    千总韩锐朋眉头紧锁,担心手下这般乱喊会给他惹来无妄之灾,毕竟陷害赵大人的是巡抚大人,是他万万得罪不起的存在。

    正犹豫是否喝斥手下时,远处忽有童谣自街尾传来:“赵青天,白米饭,豆腐汤,不要钱粮只要贤”

    中午吃饭时,桌上除了必备的豆腐外,多了一盆红烧鱼。

    赵安是五味杂陈吃的这顿饭,因为他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替百姓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得到百姓如此赤诚的拥戴和爱护。

    各方面反馈的消息都表明,他这个豆腐青天于江宁城中已是天字一号人物,反观摘参自己的安徽巡抚朱珪,俨然就是戏台上的白脸奸贼。

    听说江宁文艺界也发动起来正在编写关于豆腐青天的剧本,用不了多久两江地界的戏曲工作者都将参与进来。

    这个听说,是听亲信说的。

    因为,剧本是赵安自己写的。

    在赵安精心组织下,舆论导向完全站在他这一边,现在,他要等的就是舆论的继续发酵,以及京师的反应。

    曹振镛和谟尔赓额并没有离开江宁,而是一直居住在贡院附近的龙门客栈,应也是等候京里的消息以及进一步指示。

    二人的密奏也应该进了京,从二人表现来看,当是对赵安持正面肯定评价。

    总之,能做的赵安都做了,能表演的赵安也表演了,能动员的也都动员了,现在就看老太爷怎么处置了。

    能不能把嘉庆的班主任拉下马,也全看这次。

    睚眦必报不是好事,但赵安也是有仇不隔夜的性格。

    他不惹嘉庆,嘉庆却老来惹他,不施以还击,嘉庆还真当他赵有禄是泥人做的不成。

    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次还击,虽然让自己彻底与嘉庆这条大腿无缘,但赵安不后悔,毕竟嘉庆真正手握重权还得等八年。

    哪怕当了皇帝也得有四年的过渡傀儡期。

    老太爷一天不咯屁,这大清朝就轮不到他嘉庆做主。

    何况不把朱珪老想阴自己的顶头上司拉下马,不管睡觉还是做工作总是不踏实的。

    哪怕老太爷护着接班人的班主任,这次也要让朱珪知道他赵安绝不好惹!

    正思索今后如何开展对嘉工作时,紧闭的房门却被无声推开,继而一张熟悉的脸庞映入眼帘。

    “福大人?”

    赵安惊讶起身,没想到福昌会来看他。

    作为省级要员,福昌是知道朝廷规矩的,按理说不当在这个节骨眼来见他这个被摘参的“犯官”。

    哪怕心里支持他赵安,也当避嫌,否则叫人参一本不划算。

    正欲开口询问福昌来的目的,未想福昌却是抢先一步来到赵安面前,一脸的关切道:“赵大人,您受惊了!呀,大人您瘦了不少啊。”

    “.”

    福昌的态度让赵安心生狐疑,结果对方紧接着就一脸义愤填膺道:“朝廷让我来查大人的案子,大人有什么冤屈尽管与我讲,我福昌拼着这官不做了,也要为大人您讨回公道!”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清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