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游长城吃烤鸭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第113章 游长城吃烤鸭
(阅读库www.yeudusk.com)(阅读库 www.yeudusk.com)    休息时,导游从包里掏出本老照片集:“这是三十年前的长城,那时候台阶没这么平整,敌楼里还有杂草。”

    苏晴翻着照片,看见一张石明皇年轻时的留影——穿着中山装,站在现在石世峰的位置,笑得一脸英气。

    “这是……”她刚开口,石世峰凑过来看:“是爸三十五岁那年,跟爷爷一起来的。”石明皇眯眼笑:“那时候你爸才五岁,非要爬箭窗,卡在里面哭。”

    苏晴指尖划过照片里的石明皇,中山装的领口挺括,身后的城墙砖还带着未被过多打磨的糙气。“那时候没有感应灯吧?”

    她抬头问,石明皇正接过张妈递来的热茶,杯沿的热气模糊了鬓角的白霜:“没有,晚上下山全靠手电筒,光柱在台阶上晃来晃去,像提着串星星。”

    石世峰忽然笑了:“您还说呢,那次您背我下山,手电筒没电了,就借着月光走,您踩空了半级台阶,愣是把我护得稳稳的,自己膝盖磕青了一大块。”

    他指尖碰了碰照片里父亲的肩膀,“您看这站姿,跟现在教我做人似的,腰杆挺得笔直。”

    导游凑过来看,指着照片角落的小树:“这棵松树现在还在呢,就是长得比当年粗了三圈。”

    苏晴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出去,远处山脊上果然有棵松树,枝桠舒展得像只张开的手。石无痕掏出手机对着老照片拍了张照,又转向窗外拍松树:“拼在一起,像给时光搭了座桥。”

    石明皇喝了口茶,忽然对着照片叹口气:“那时候你爷爷总说,长城是块试金石,能站得稳的人,心里都揣着股韧劲。”

    他看向石世峰,“现在我信了,就像你守着家业,无痕想着建绿地,都是在把日子往扎实里过。”

    九点十六分的打卡机像个迟暮的钟,“嘀”声拖着长音,韩俊嘴里的油条还在嚼,手已经摸到了鼠标——屏幕上昨晚没关的设计稿,程总凌晨两点的消息亮着:“再改一版,十点前要。”

    陈姐拎着豆浆冲进来,文件在桌上摊开时带倒了咖啡杯,褐色液体顺着报表的“利润”栏往下淌。

    “王哥,张总那合同你签了没?他助理刚炸我微信了。”王哥的眼镜滑到鼻尖,他对着电脑核数据,指尖在键盘上磕出火星:“催命啊?我这社保表刚对到第三页。”

    杨明远盯着屏幕上的电竞馆海报,赛博朋克的霓虹光效晃得眼睛发酸。蔡琳珊趴在桌上翻找U盘,头发乱糟糟地扫过他的胳膊:“明远,借你U盘用下,我的昨晚落地铁了,客户九点半要最终稿。”

    打印机突然“咔哒”卡住,韩俊一脚踹过去,机器吐出半截卡纸,上面的二维码歪歪扭扭的。“操!”他骂了句,把嘴里的油条渣吐在垃圾桶里,油星溅到旁边的考勤表上,刚好盖住“全勤”那栏。

    程晓东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捏着个包子,馅汁滴在衬衫上也没擦:“杨明远,那个白酒海报的‘老派骚气’,想出来了没?十点开会要用。”

    杨明远刚要开口,胃里突然一阵绞痛,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他扶着桌沿弯腰时,看见自己昨晚写的便签——“今天一定按时吃早饭”,已经被咖啡渍泡得发皱。

    周围的键盘声、催促声、打印机的怪响突然变得很远,他盯着桌角那盒没拆的胃药,指缝里渗出汗来。

    原来老员工的“晚到”,不过是把崩溃的时间,从清晨推迟到了被工作瞬间填满的九点十六分之后。

    反正公司默许九点半前打卡都算全勤,这二十分钟的空当,不用白不用——何云就是惯犯,踩着九点二十分的打卡机,手里还拎着刚买的豆浆,吸管“噗”地扎进去,吸溜声在刚醒盹的办公室里格外响。

    她往工位走时,韩俊正对着屏幕骂客户,陈姐的高跟鞋已经在走廊响了三趟,王哥的眼镜滑到鼻尖还在核报表。

    何云慢悠悠坐下,先把豆浆放在桌角,才点开电脑——屏幕上程总凌晨发的消息堆了三条,她瞥了眼,咬着吸管点开购物软件:“急什么,十点前能弄完就行。”

    这迟到的二十分钟,像偷来的缓冲带,够何云喝半杯豆浆,够韩俊多抽根烟,够杨明远对着空白的设计稿发会儿呆。

    可等打卡机的“嘀”声彻底歇了,该来的催命符照样砸过来,该崩的溃,不过是晚了二十分钟而已。

    另一边,下山时,导游指着一段新补的城墙:“这是用传统工艺修的,糯米汁、桐油、石灰按老方子配,连砖都是找老窑厂烧的。”

    石无痕忽然问:“这些老手艺,现在还有人学吗?”导游点头:“有年轻人学呢,就像咱们守着这长城,守的不只是砖,是骨子里的劲儿。”

    离城口还有段路时,林燕青的汉服腰带松了,小陈正帮她系,导游忽然说:“您这汉服的颜色,跟明代守城士兵的‘号衣’有点像,都是水绿色,看着精神。”林燕青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下次穿红色来,像不像将军的披风?”

    上车前,石世峰让李经理给导游塞了个红包,导游推辞着,石明皇说:“拿着吧,你讲的不只是故事,是让我们知道,这长城的砖里,藏着多少人的日子。”

    车开出去很远,苏晴回头看,长城像条青灰色的龙,伏在群山之间。石无痕递给她颗薄荷糖:“导游说的那句‘守的是劲儿’,挺有意思的。”苏晴含着糖,舌尖凉凉的,忽然觉得这长城的每块砖、导游的每句话,都和石家的日子有点像——看着是规矩,透着是传承,扎实得能经住千百年的风。

    车刚停在七星级餐厅门口,门童就笑着迎上来,黑色西装熨得笔挺:“石先生预订的‘观云阁’包厢已经备好,这边请。”包厢在二楼,落地窗外正对着片人工湖,荷叶铺得满满当当,服务员说:“这锦鲤是特意从杭州运的,您看这尾红的,通身透亮。”

    菜单刚翻开,林燕青就指着烤鸭图片喊:“要这个!现烤的,片出来带脆皮的那种!”服务员笑着介绍:“我们的烤鸭用的是填鸭,养足60天,挂在果木炭火上烤45分钟,皮酥肉嫩,片的时候讲究‘皮是皮,肉是肉,皮肉相连’,正好108片。”

    石明皇看着窗外的湖:“以前在北京吃烤鸭,是在胡同里的小馆子,铁皮炉烤的,片出来用荷叶饼卷着,就着蒜酱吃,香得很。”服务员赶紧说:“老爷子要是喜欢传统味,我们可以做荷叶饼,比薄饼更有韧劲。”石世峰点头:“就按老爷子说的来。”

    前菜先上了几道:芥末墩儿呛得人鼻尖发麻,豌豆黄嫩得像块玉,艾窝窝裹着山楂馅,酸溜溜的解腻。何宸瑜夹了块豌豆黄:“比我上次在南方吃的细,像含了口凉丝丝的蜜。”石无败凑过来:“等会儿烤鸭上来,你就知道什么叫‘蜜’了——那脆皮蘸糖,才叫绝。”

    烤鸭端上来时,木盘里垫着荷叶,油光锃亮的鸭身还冒着热气,师傅推着小车在包厢里现场片鸭,薄刃刀起落间,皮是皮,肉是肉,连皮肉相连的部分都切得匀匀实实。“您看这皮,”师傅笑着展示,“能透光,咬下去‘咔嚓’响。”他把片好的鸭皮摆成朵花的形状,皮上的油珠滚来滚去,映着灯光像碎钻。

    石无痕先给石明皇卷了个饼:荷叶饼铺开,抹点甜面酱,摆三片皮、两块肉,放上葱丝、黄瓜条,卷得松紧正好,递过去时还特意把开口朝里:“这样不烫嘴。”石明皇咬了口,脆皮在嘴里碎开,油香混着面酱的甜,忽然笑:“比胡同小馆的多了几分精致,可这香还是一样的。”

    苏晴正学着卷饼,鸭油蹭到指尖,石无痕赶紧递过湿巾:“这油得趁热擦。”服务员笑着说:“我们这鸭油是精华,不少客人还特意要一小碟,拌米饭吃。”林燕青已经拌了半碗:“真的香!比黄油拌米饭还绝!”石海霞拍她手背:“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除了烤鸭,师傅还做了“一鸭三吃”:鸭架熬成奶白的汤,撒把葱花,鲜得人直咂嘴;鸭肝酱抹在烤脆的面包片上,配着酸黄瓜,腻中带清爽;最妙的是鸭翅,卤得酥烂,轻轻一抿就能脱骨,石明皇啃着翅尖说:“以前穷人家吃不起整只鸭,就盼着买对鸭翅,卤得入味,能下三碗饭。”

    石世峰给杨晓婷夹了块鸭胸肉:“这部分嫩,没那么多油。”杨晓婷笑着接过来:“你还记得我不爱吃肥的。”旁边服务员正给苏晴换骨碟,新碟子里垫了片荷叶,透着股清香:“苏小姐刚才说喜欢荷叶味,特意给您换的。”

    吃到后半程,李经理忽然走进来,手里捧着个小礼盒:“石先生,烤鸭师傅听说老爷子喜欢老味道,特意烤了只迷你版的‘胡同烤鸭’,用的是铁皮炉工艺,让您带回去当夜宵。”

    石明皇打开礼盒,油香混着果木炭的烟火气飘出来,眼睛亮了亮:“这师傅有心了。”

    结账时,林燕青摸着肚子笑:“早知道烤鸭这么撑,中午就不该吃那么多三明治。”

    石无痕给她递过杯酸梅汤:“解腻的,师傅说这酸梅是用老坛腌的,比普通的更够味。”

    苏晴看着窗外的锦鲤,忽然觉得这满桌的精致——从片成108片的烤鸭,到垫着荷叶的骨碟,再到师傅特意烤的迷你烤鸭,都和长城的砖、石家的日子一脉相承:讲究里藏着用心,精致中透着妥帖。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