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杯酒】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相国在上061【杯酒】
(阅读库www.yeudusk.com)(阅读库 www.yeudusk.com)    “璇霄碎玉堕雕栊,呵砚犹温未竞枰。忽觉星斗已移阙,梅影斜分剑上锋。”

    帷幕之后,身穿织锦轻裘、淡妆难掩美色的曲昭云默念着崔延卿的诗。

    站在旁边的丫鬟低声问道:“姑娘,这首诗很好吗?”

    “嗯。”

    曲昭云语调轻柔,不急不缓:“这首诗蕴意深远,以碎玉堕檐和梅影剑光勾勒画境,以未竟棋局写出暗涌情境,又借星移斗转之说陈述人生理境,可谓三重意境熔于一炉。更妙处在于先前薛侍读讥讽崔编修乃阿谀小人,崔编修坦然承认,继而以诗明志。表面上这首诗不及高修撰之作慷慨激昂,实则笔法凝练克制,细细品味更胜一筹。”

    丫鬟信服地点头,随即好奇地问道:“照姑娘这般说来,崔编修之作当居第一?”

    曲昭云不置可否,微笑道:“还要看那位薛侍读能否拿出佳作。”

    帷幕之外,堂内的寂静维持了一段时间。

    不独曲昭云认可崔延卿的诗当属第一,庚辰科的进士们都不缺少这样的眼光,就连高廷弼都自愧不如地说道:“文远兄才情斐然,吾远不及矣。今日雅集诗会至此,想必诸君皆已认可——”

    话音戛然而止,高廷弼猛地反应过来,朝薛淮歉然一笑。

    还好他及时收住,否则未免过于轻视薛淮,毕竟对方还没有拿出诗作。

    这时崔延卿反而向着薛淮说道:“匡时兄莫急,薛侍读尚未出手,最终结果怎能定论?”

    “崔兄珠玉在前,那我也只好献丑了。”

    在众人注视之下,薛淮敛袖而立,徐徐道:“腊月廿三,同科举子会于西城瞻雪阁。时值小年,瑞雪初霁,诸君围炉温酒,共话两年宦海浮沉。匡时兄命赋诗以志此会,余因记之以酬诸君。”

    他向前一步,中正平和的嗓音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岁暮重开玳瑁筵,孤光先破九霄玄。”

    帷幕之后,曲昭云轻声道:“破题平平。”

    薛淮目光沉静,又念出颔联:“冻云欲锁昆仑柱,燧火已燃瀚海烟。”

    这一刻他不禁想起原主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那些内心的纠葛和煎熬,他凭着一腔热血艰难前行,结果却是伤痕累累孑然一身。

    不远处陈观岳静静地看着薛淮,他能体会到薛淮此刻的心情。

    其他年轻官员虽然不及陈观岳看得透彻,但也知道薛淮这两年可谓苦尽甘来,诗中意便是镜中身。

    “星槎待渡天河阔,鳌背堪载地轴旋。”

    此二句一出,众人仿佛能感觉到薛淮心境的变化,不再是暗无天日,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薛淮顿了一顿,脸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随即给出结句:“诸君莫叹浮生短,俯看人间八百年。”

    堂内又是一阵沉寂。

    崔延卿神情复杂地看着薛淮,嘴唇翕动,终究无言。

    “好诗。”

    陈观岳当先打破沉默,却无花团锦簇的称赞,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但是这两个字却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

    他们回味着最后那句“诸君莫叹浮生短,俯看人间八百年”,望着薛淮年轻俊逸又显出沉凝气度的面庞,再想到他这两年处处碰壁却矢志不移的过往,对于这首诗不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某种角度而言,薛淮这首诗和先前崔延卿的即兴发挥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都是以诗明志,又夹杂自身的境遇和感悟。

    崔延卿是愧疚和悔悟,薛淮则是放下纠葛豁达面对。

    只不过在陈观岳看来,崔延卿固然才思敏捷,这番感悟却显得牵强,远不及薛淮一气呵成发自肺腑。

    更不必说两人过去的表现就摆在那里,薛淮的诗作显然更有说服力。

    高廷弼适时开口道:“景澈贤弟这首诗令人感慨万千,不过文远兄的诗作亦是意境悠然,在我看来真的难分高下。”

    他心里觉得薛淮的诗更好,但委实不愿看到此子再三扬名,反正崔延卿的才名朝野皆知,那首诗也拿得出手,旁人不能说他偏颇。

    陈观岳欲言又止,他很清楚高廷弼的小心思,此刻有种帮薛淮要一个公道的冲动,然而一想到临行前叔父陈伯均的叮嘱,他最终只能沉默地低头。

    其他人或不想得罪高廷弼,或真心觉得这两首诗不分伯仲,遂打着哈哈附和高廷弼。

    帷幕之后,曲昭云眉尖微蹙。

    丫鬟见状便压低声音问道:“姑娘,你觉得哪首诗更好?”

    “薛侍读的诗更好,崔编修则有取巧之嫌。”

    曲昭云冷静地说道:“不过二者相差不大,平分秋色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她心里略略好奇,不知那位以骨鲠刚直闻名的薛探花,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结局?

    薛淮不觉得此事难以接受。

    他知道高廷弼在想什么,但眼下不必因为强求一个虚名,让这么多同年下不来台,双魁首有何不可?

    然而还没等他表态,崔延卿冷峻的声音陡然响起:“薛侍读不光文章通达,诗词一道亦是才华横溢,真令人刮目相看。今日大家兴之所至,不如尽兴一次,如何?”

    言下之意,既然那两首诗难分高下,两人就再来一次比试。

    薛淮双眼微眯,他原本觉得今日火候到此刚好,赢得不少同年的尊重和认可,又通过崔延卿亮出自己的锋芒,所以只是尽己所能写出一首诗,并未刻意想着一鸣惊人。

    然而对方不依不饶,非要强行压他一头。

    一念及此,薛淮的神情渐渐冷下去,他望着崔延卿点头道:“崔兄既有雅兴,淮自当奉陪。”

    崔延卿冷笑一声,随即对高廷弼说道:“公平起见,还请匡时兄为我们命题,谁的诗作更好谁便是今日雅集之魁首。”

    他们三言两语就定了下来,根本没给高廷弼和其他人插话的余地,此刻高廷弼看着崔延卿志在必得的神态,忽然觉得这厮还算有可取之处,于是微笑道:“也好,那就请二位尽情施展才学,不过高某有言在先,比试归比试,切不可伤了同年的和气。”

    崔延卿点了点头。

    薛淮则淡然道:“请高兄命题。”

    高廷弼隐约觉得薛淮平静的语气暗含杀气,他左右看了看,墙边案上瓷瓶里几株寒梅落入视线,再想到崔延卿那首诗,轻咳一声道:“今日我进来便注意到这几株寒梅开得极好,便请二位以冬梅为题,不拘诗词歌赋,限时一炷香落笔。”

    当即便有瞻雪阁的侍女点燃短香。

    这香烧得有些快。

    陈观岳和吴璟略显凝重地看着薛淮,他们有些担心薛淮能否在很短的时间里再拿出一首佳作。

    至于崔延卿……他对这个命题显然没压力,此刻的神态很轻松。

    燃香逐渐变短,时间的流逝似慢实快。

    在众人屏气凝神的注视中,薛淮忽地走到案边,伸手提起一个酒壶,往杯中倒了满满一杯酒。

    只见他举起酒盏,昂首缓缓饮尽。

    “好酒。”

    薛淮轻声感叹,继而洒脱道:“笔来。”

    侍女赶忙奉上笔墨纸砚。

    薛淮渊渟岳峙地站在案前,提笔挥毫,无尽恣意。

    这番神态瞬间吸引众人围了过去,就连高廷弼也不例外,崔延卿登时显得有些孤单。

    他站在五六步外,冷眼望着被人群包围的薛淮,讽道:“装模作样。”

    此刻燃香过了一半,崔延卿腹中已有草稿,只需再润色一番,他便能拿出一首上佳的诗作,足以让薛淮低头臣服。

    当此时,那边传来陈观岳的吟诵声。

    “卜算子,咏梅。”

    薛淮已经沉浸在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中,他一手提着酒盏,一手笔走龙蛇,宣纸上烙下一个又一个飘逸的字体,又隐隐带着决然之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念出第一句,陈观岳便瞳孔微缩,语调逐渐抬高。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高廷弼看着挥毫泼墨的薛淮,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安。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吴璟、郑玄明、吴清岳、杨嗣修等一众年轻才俊听到此处,不由得相互对视,眼中皆是惊艳之色。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陈观岳念完,只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高廷弼沉默不语眼神复杂,心中唯有震惊。

    其余年轻官员则没有那么多想法,他们纷纷挤上前,想要亲眼目睹这首佳作的真容。

    寒窗苦读十数年,他们当然懂得这首词的分量,而且这是薛淮在一杯酒的时间里写出来的作品,他们只觉语言在此刻是那般苍白无力,压根无法形容心中翻涌激荡的思绪。

    只要这首词流传出去,薛淮乃至庚辰科必将名动京华!

    而帷幕之内,一直宁静淡然的曲昭云已经站起身来,她素来平和的双眼怔怔地望着前方,仿佛要穿透帷幕看向那位年方弱冠的探花郎。

    薛淮依旧长身肃立,他看了片刻宣纸上的字迹,默默对陆放翁说了声抱歉,然后将笔放回笔架,抬眼看向前方。

    众人不由自主地朝两边让开。

    视线那头,崔延卿面色苍白,双手微微发抖,口中念念有词。

    堂内安静下来,这才听清他在说什么。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崔延卿反反复复重复这一句,他脸上浮现一抹凄然的笑意,一边喃喃一边抬头看向薛淮。

    这一眼,个中情绪难以描绘。

    下一刻,崔延卿身躯一阵摇晃,随即跌倒在地。

    “文远兄!”

    “文远兄!”

    “他晕了,快请郎中!”

    一片混乱之中,薛淮微微摇头,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相国在上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相国在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相国在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相国在上》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