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秋哥儿不睡无用的觉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状元郎第八章 秋哥儿不睡无用的觉
(阅读库www.yeudusk.com)(阅读库 www.yeudusk.com)    圆月照亮了赤水河,二郎滩已是一片静谧,只有这一间吊脚楼还亮着灯。

    苏录坐在桌前,握着老爹的兼毫笔,在吃力地抄写《百家姓》。

    灯影摇曳,映出苏录那张便秘似的俊脸。他从来没想过,写字会是件这么困难的事儿……

    他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只在小学上过几节书法课,还是上辈子的事儿,握笔姿势都快忘了。二是繁体字这玩意儿,他会念不会写,只能一笔一划地依葫芦画瓢。

    不过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不管是毛笔字还是繁体字,都是这年代读书人最基本的技能,他不信自己会掌握不了。

    毛笔字没啥好说的,菜就多练。至于繁体字……苏录记得简化汉字一共就两千两百多个,其中大部分还只是部首简化。比如‘訁’简化为‘讠’,‘釒’简化为‘钅’,‘糹’简化为‘纟’……

    所以真正需要牢记的也就千把字而已。反倒是多年的书写习惯一时难以克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把字写成简体。

    ~~

    至于他为何点灯耗油地睡前抄写?不是为了多学一会儿,而是在使用‘睡眠记忆法’,来强化记忆。

    苏录专门研究过提高记忆的方法,知道人在入睡后,大脑并不会停止工作,而是在自主进行一项重要任务——巩固记忆。将白天获取的信息,从短暂的不稳定存储,转化为长期的稳定存储。

    所以人们有时候背来背去,总是背不过的东西,第二天睡一觉起来,居然可以流利地背诵,并且记忆非常深刻。这就是大脑在你睡着时做出的贡献。

    睡眠记忆法就是充分利用大脑这一特性,强化记忆的方法——

    首先,越是睡前翻来覆去记忆的东西,睡眠后大脑就越会重点关照。所以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时间,顶得上其它时段好几个小时。

    其次,手写比只看或只读的记忆留存率高一半,所以苏录才要在睡前抄书。

    抄完一遍之后,他便立即吹灯上床,一动不动闭上眼,尽可能让心率降下来,进入一种非常放松,心无旁骛的状态,默背睡前记忆的内容。

    理想状态是,当你回忆完学过的所有知识,大脑渐生困意,直接入睡——只要以这种状态入睡,大脑就会自动把白天的信息分类,优先加固重要内容,还会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简直妙不可言!

    但这时候切忌胡思乱想,一旦勾起了喜怒哀乐任何一种情绪,都可能会让大脑跑偏,从而前功尽弃!

    当然这挺不容易,因为人在入睡前,很难控制自己胡思乱想。苏录避免胡思乱想的经验是找一个‘锚’,来进行自我浅度催眠。

    他前世用的是一个呆毛王的等身抱枕。经过反复的自我暗示之后,只要一抱住此物,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去回想今晚要背的内容,自然而然进入巩固记忆的状态。

    当然这里条件有限,苏录只能试着用‘竹夫人’来代替……他抱着凉飕飕的竹篓子,尽量放空自己,只回忆睡前背诵的内容,然后在回忆中睡去……

    东厢房内一片漆黑,只剩苏泰悠扬的呼噜声。

    ~~

    天色微白,鸡鸣声将苏录唤醒。

    他却没有马上睁眼,而是伸手一阵摸索,重新抱住滚到一边的竹夫人。接着闭目默背睡前记忆的内容。这时对错不要紧,关键是激活大脑记忆的痕迹!

    他发现好些内容变成了条件反射,不经思索便蹦到了脑子里,这就是大脑巩固记忆的结果。说明昨晚的睡眠记忆法奏效了!

    过完一遍之后,他的脑袋也彻底清醒了,便跳下床坐回桌边,赶紧翻书查看,方才忘掉了哪里,又背错了哪里?

    再针对性地去记忆忘掉的地方,然后整体背诵一遍,重复查漏补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睡眠记忆流程。

    这样一遍下来,效果远胜死记硬背上一两天!

    这时,苏有才苏泰也起来了,看到他跟昨晚一样的姿势,苏有才咋舌道:“你不会一宿没睡吧?”

    “没有,我刚起来。”苏录摇摇头,刚想提笔再默写一遍,强化记忆,却发现笔头的墨汁已经凝结干硬,没法用了。

    这时,大伯娘在天井里吆喝:“几个懒菩萨赶快起来,扒口饭上坡去!”

    父子三人赶紧出了房间,胡乱抹把脸,就在天井里吃了碗高粱水饭,便被大伯娘催命似的撵着下地去了。

    今天大伯和小叔也加入了秋收的队伍,争取一天把地里的活干完。

    他俩干活都比苏录和苏有才像样,于是父子俩的任务就变成了,把装袋的粮食往晒场挑。

    来回路上,苏录一直念念有词,继续背他的《百家姓》和《千字文》。苏有才还挺高兴,可老乡亲见了却纷纷摇头,在父子俩走过后便小声议论道:

    “秋哥儿这孩子,莫非也掉魂了?”

    “是啊,叨叨咕咕的,见到人也不叫。”

    “这掉魂儿还传染吗?有马还没还魂,他侄子又跟上了。”

    “他家里不是进啥脏东西了吧?”

    “唉,有才啊,请端公给秋哥儿看看吧,怪瘆人的……”这时,一个苏家长辈终于忍不住提高声调道。

    “没事儿六叔,我让他背书呢。”苏有才忙替他解释道:“背书得专注,不能走神。”

    “啥?让秋哥儿背书?你也是,娃儿干活就够累了,干嘛还折腾他?”众人顿时心疼起秋哥儿来。都是看着他长大的,谁不知道这孩子跟念书有仇?

    “怪不得不叫人,心里还不知多苦闷呢……”那位六叔公叹气道:“好好的孩子,背成闷葫芦喽。”

    “他是自愿的,不是我逼他的。”苏有才又解释道。

    “自愿个铲铲,你骗鬼哟。”却没人相信。他们都知道秋哥儿宁肯打柴放牛,也不肯去学堂读书。

    苏有才见指责成功转移到自己身上,便苦笑着不再争辩了。

    再看苏录这边,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不受影响,自顾自背自己的书——因为他专门训练过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哪怕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专注。

    苏录提高专注的方法是‘番茄工作法’,简单说就是强制自己,在一个‘番茄钟’内心无旁骛,天塌下来都不能中断工作。

    ‘番茄钟’长短因人而异,对初学者和青少年来说,二十到二十五分钟比较合适。但对专注度比较高的成年人,这点时间就显得太短,还往往会打断心流状态,反而会影响效率,所以苏录都是五十分钟一个‘番茄钟’。

    其实时间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复和坚持。坚持二十一天,重复一百个‘番茄钟’后,大脑就会形成习惯,之后在专注时段便很难被干扰到了。

    ~~

    收工回家吃晚饭时,大娘也知道了苏录今天的反常表现,仔细打量着他道:

    “秋哥儿你也掉魂儿了吗?好几个街坊跟我说,你今天不正常,见了人也不叫。

    “不是,我让他背书呢。”苏有才赶忙替苏录又解释了一遍。

    “那也不能不叫人。你不在乎,咱老苏家丢不起那人!”大伯娘教训苏录道。

    “以后我尽量不在人前背书就是了。”苏录便道。他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那些人就算把他夸上天,也不会让书院破格招收他。他只是不希望父亲难做。

    “唉……”苏有才叹口气,对苏录道:“我叫你十天背过,让你有压力了是吧?也怪我,太急于求成了,要不改成二十天吧?十天背一篇,总可以了吧。”

    “不用,我已经背过了。”苏录却摇摇头。

    “啊?”苏有才不知第几次惊掉下巴道:“昨晚才学了《百家姓》和《千字文》,今天就背过了吗?”

    “乖乖呦……”伯娘哂笑一声,更是不信:“秋哥儿吹牛的吧?当家的,咱春哥儿当年背了几天?”

    “春哥儿当年《百家姓》背了三天,《千字文》也背了三天!”大伯一脸骄傲道:“这已经是咱们全族最厉害的了。”

    “春哥儿那么聪明的脑壳壳,都得背六天,秋哥儿你一天就能背过?”大伯娘讥笑道:“二郎滩的牛都要让你吹光喽。”

    “我就是背过了。”苏录却淡淡道。

    “那你背我听听噻。”大伯娘又跟他铆上了。

    “嫂子干嘛?”小姑赶紧护住苏录道:“孩子在外头让人家笑话一天,回来你又数落他?还让不让他好好吃饭了。”

    “小姑你放心,我能背过。”苏录朝小姑感激地笑笑,回头对大伯娘冷笑道:“只是我背对背错,伯娘都不知道,有必要白费这个劲儿吗?”

    “是你自己背不过吧?”大伯娘没想到他敢轻视自己,气哼哼道:“放心,我听不懂,你大伯能听得懂,对吧?”

    “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大伯一阵心虚。他年轻的时候也念过几年社学,‘三百千’自然都背过,但就像《三字经》一样,他现在《百家姓》和《千字文》也只能记个开头,后头的全都忘了。

    再说他也不想让侄子和兄弟太难看,便打哈哈道:“那秋哥儿就稍微背两句。”

    “他可是吹牛说全背过了。”大伯娘哼一声。

    “等一下。”苏录说完起身回屋,取来了那本习字册,翻到《百家姓》的那一页,递给大伯道:“大伯有个比照,也好指出侄儿哪里背错了。”

    “嘿,这娃儿,有点名堂哦。”大伯打量苏录一番,来了兴趣道:“老子倒要瞧瞧,你到底是骡子是马。”

    ps.新的一周求推荐票~~~~阅读库 www.yeudusk.comyeudusk www.yeudu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状元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状元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状元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状元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